沙湾区:一场协商赋能校地深度联建促多方共赢
2025年07月15日 11:20:51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
盛夏时节,美丽的乐山市沙湾区牛石镇红房子片区,与高温天气一样充满热度的,是有关电站建设促进地方繁荣发展等以“三线”建设为主题的墙体彩绘,以及别开生面的、丰富多彩的暑期青少年公益培训活动和在新媒体间转发的当地旅游宣传短视频,吸引了不少游客和市民前来打卡游玩。
同时,开展墙体彩绘、青少年公益培训和旅游宣传短视频的四川师范大学“三线建设研究”团队社会实践活动及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三线记忆·青春筑梦”暑期三下乡活动的师生也表示,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了有效锻炼,拓宽了知识视野,提升了专业和实践能力,感到受益匪浅。
“这场双向赋能、多方共赢的校地联建能顺利有效开展,得益于区政协组织开展的一场‘有事来协商’活动!”7月15日,望着绘制的独具特色的红房子墙体彩绘,听着暑期青少年公益培训班传来的欢声笑语,牛石镇党委副书记、政协联络站站长龙美男深有感触地说,校地联建为地方治理提供了新路径。
红房子片区的前身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铜街子水电站建设单位在牛石镇修建的办公及员工的生活场所,也是“三线”建设的重要战场,该片区现存房屋105栋,因房屋由红砖砌成外观呈红色而得名。经当地政府保护性开发建设,该片区现已建有红房子科普乐园、大渡河水电博物馆、影视基地及配套的餐饮、酒店等设施,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观光体验。但部分未利用的红房子墙体表面单一,或部分被利用的红房子墙体外观与片区风貌不够协调,降低了游客的体验质量。同时,部分双职工家庭、留守儿童家庭等群体的暑期子女看护难问题,也备受关注。而另一方面,高校的广大学生在暑期也有参与地方社会实践提升自身能力的需求。经区级有关部门牵线搭桥,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与牛石镇党委、政府达成校地联建事宜。但如何通过深度联建实现双向赋能,促进多方共赢,却一时让双方陷入困局。
今年7月初,区政协在获悉双方实际困难后,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会同牛石镇政协联络站,组织市区政协委员、镇村干部代表、红房子片区企业负责人、高校师生代表、留守儿童家长代表等深入红房子片区及周边留守儿童家庭等地开展实地调研,全面深入了解红房子片区提升文旅体验的需求、暑期青少年公益培训需求及高校学生的特长等,并就近在红房子片区召开以“校地联建聚合力,双向赋能促发展”为主题的专题协商会,达成了对红房子部分单调墙体开展“三线”建设主题彩绘、举办寓教于乐的暑期青少年公益培训活动、拍摄制作短视频宣传推介当地旅游产品等“双向”赋能成果,这些成果受到校地双方的充分肯定。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及牛石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区政协的协商成果,迅速研究部署并推动落实相关工作。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的大学生志愿服务队和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的志愿服务队如期来到红房子片区,镇上和相关企业也落实了开展彩绘的具体墙体及物资支持、暑期青少年公益培训的活动场地与参与少年儿童名单、旅游短视频拍摄的景区景点等,为校地联建创造了良好条件,促进相关工作如期顺利开展。两支志愿服务队分别结合自身专业特长开展工作,目前已完成长达数十米的“三线”建设主题彩绘,拍摄制作介绍红房子的旅游短视频并广泛推介,提升了红房子片区的知名度、美誉度,红房子片区企业因知名度提升而迎来更多客流。同时,对58名少年儿童开展了趣味益智活动、红色电影观览、红房子建设背景讲解及相关专业原理科普、主题绘画、造纸实践操作等活动,既提升了少年儿童的综合素质,又让他们过上了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参与社会实践的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20多名学生表示,通过在红房子开展实践活动,有效提升了他们的彩绘能力、拍摄制作短视频的能力、辅导少年儿童学习的能力,又让他们深入了解了红房子片区的前世与今生,有助于全面提升自身的专业和实践能力,为他们下一步踏入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为期两周的校地联建,既激活了红房子片区的文旅价值,又解决了部分家庭暑期少儿看护难题,更搭建了高校实践育人的新平台,真正实现了协商赋能下的多方共赢。(图文由沙湾区政协提供)
编辑:卓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