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
“目前,村里规模化种植的75亩生姜采收已接近尾声,总产量突破70吨,产值达到60万元。”日前,乐山市沙湾区沙湾镇先锋村,望着刚采挖出的新鲜生姜在装车后,被成都、重庆、贵阳等地的商贩运往各地销售,村党支部书记朱健文欣慰地说。
![]() |
先锋村位于崇山峻岭中,生态环境好,土肥壤沃,非常适合种植生姜,其出产的姜片大肥嫩、鲜香爽口,深受消费者喜爱。但当地生姜为散户种植,没有形成规模,加之管理粗放,产量低,效益不高。为壮大生姜产业,助力村民增收致富,今年初,镇党委政府组织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在实地调研后赴外地考察学习,并召开“诸葛亮会”,在全村形成了“发展道地农产品优势,推动规模种姜致富”的共识。经镇党委政府牵线搭桥,先锋村与沙湾区江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功“联姻”,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模式,引导广大村民发展生姜致富。
为避免村民种姜走弯路,在镇党委政府支持下,公司引进先进种姜技术和管理经验,对全村发展生姜统一品种、技术和管理。在区农业农村局支持下,区上的农业专家对村民种姜进行严格技术把关,确保种出的姜品质好、产量高。为畅通销路,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电商平台及人脉关系,强化宣传推介,使先锋生姜受到成都、重庆、贵阳等地商家的青睐,75亩生姜提前找到销路。面对采姜人力不足的情况,镇党委会同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志愿者深入基地帮助村民采姜,确保了村民种出的姜及时采收出售。
![]() |
“全村80多户村民通过流转土地、到基地务工或种植生姜,人均增收达2000元,明年我们将把生姜种植面积扩大到300亩,力争姜农人均增收突破1万元。”朱健文表示,村“两委”将完善基础设施,支持公司扩大种姜规模,持续提升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并引导更多村民种姜,倾力打造先锋生姜特色品牌,让村民致富“姜”来可期。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必须立足实际做大做特农业产业。”镇党委书记袁洪兴表示,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立足全镇山高谷深带来的山区多石缝多的镇域情况,因地制宜引导村民发展冷竹笋、中药材、茶叶等产业1.8万亩,生猪4100余头,家禽22.5万余羽,促进全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22611元。下一步,镇党委政府将围绕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切实破解山区面积大、耕地碎片化等困局,以峨沙康养走廊和“林竹+中药材”特色园区建设为契机,持续壮大林竹和中药材产业,并大力发展高山蔬菜、跑山鸡、跑山猪等产业,努力走出一条山区现代化农业发展增收新路子。(文图由沙湾区政协办、沙湾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