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
手扶拖拉机是一代人的记忆。峨边彝族自治县县庆40周年“寻找照片中的你”征集活动,就收到当年彝族手扶拖拉机驾驶员李列古的照片。
![]() |
李列古是峨边第一批手扶拖拉机培训班的学员,那是1976年。1979年,他花了3000多元买了一辆手扶拖拉机。
对于祖祖辈辈都依赖马驮驴拉的农村老百姓来说,这个不吃草的铁疙瘩无疑是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存在。拖拉机那轰鸣的马达声、疾驰而过的身影,都成为了山区道路上的新风景。
“那个时候我才30多岁,还年轻、干劲足,每年4至5月份的采笋季节,我们总是开着拖拉机到山上去收笋子(竹笋),拉到峨边、乐山等地去卖。连续跑车特别是跑长途非常辛苦,但有了收入心里特别开心。”新林麻柳村3组村民李列古谈道。
20世纪80年代,峨边越来越多的农村村民引进小型拖拉机,成为城乡物流的重要力量,促进了农业农村的发展。
后来,李列古的拖拉机换成了大卡车,生活也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 |
“以前我们开手扶拖拉机的时候,公路大多是碎石路面,还坑坑洼洼,跑起来又危险又难受。有时候途中遇到爆胎或者车坏了,通信不便无法联系保修工来维修,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弄得自己满身是泥。”70多岁的李列古感慨,如今的交通条件今非昔比,儿子、孙女都是人手一辆小轿车,这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
“对我来说,开拖拉机是一段美好的回忆,但已经成了历史。”
征集规则:
1、老照片可以是工作照、生活照、游客打卡照,可以在田间地头、老学校、老厂区......只要照片中有本人入镜,有独特回忆即可;2、若本人在峨边,提供老照片的同时,可重回老照片现场拍照,并将新老照片同时发到指定邮箱;若本人不在峨边,可提供本人最新照片,小编助力“重游”峨边;3、参与者在上传照片的同时,提供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以便主办方与您取得联系。
投稿方式:1.参与活动的观众须将照片打包,上传至峨边彝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官方邮箱ebdsxw@163.com2.请附上内容介绍,内容介绍包括照片拍摄时间、地点、拍摄场景,并简要介绍你与峨边的“独家记忆”,留下联系方式。
参与奖励:1.所有参与者都可获得峨边彝族自治县县庆纪念文创品;2.参与者还有机会获得峨边彝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庆祝展演大会入场券。
(供稿:峨边彝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