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边40年】@峨边人,寻找照片中的你 30年前进入黑竹沟腹地的科考队员

2024-08-29 10:00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刘浩然

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

近日,峨边彝族自治县县庆40周年“寻找照片中的你”征集活动后台,收到两张30年前进入黑竹沟腹地的科考队员工作写照。那时的黑竹沟还是一片原始神秘、人迹罕至的崇山密林,流传着许多传说,也发生过不少神奇故事。   

(这张照片拍摄于1994年6月13日杜鹃崖,是从荣宏得在前往狐狸山科考途中。照片左一为四川大学生物系副教授、杜鹃花研究专家何明友,左二为四川大学生物系副主任、教授张家藻,左三是当年从乐山市委宣传部下派到峨边工作的蒋渝,照片右边是当地的彝族向导阿罗瓦尔。拍摄者是时任峨边彝族自治县委副书记、担任该次科考队队长的朱荃。)

“当时科考队正在往海拔3000多米的狐狸山行进,翻过一道山梁后,两边是陡峭的坡壁,中间的通道不足一米,坡壁上长满高大的乔木杜鹃。”原乐山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主席蒋渝回忆说,所有人都很激动,在高大的杜鹃树前拍下了这张照片。

(这张照片拍摄于1994年11月9日,夜幕帐篷下的科考队员。)

“当晚,夜幕降临,队伍无法继续前行。就寻了一处稍微平坦的地方搭起简易帐篷。我拿着手电筒,和徐林生一道按图索骥,研究前期考察标识好的路线地形图,确定下山安全。篝火旁,木杆上挂满大家湿透的绑腿带。”参与此次科考的队员李强回忆说。

泛着岁月印记的老照片,诉说着30年前进入黑竹沟腹地的科考队员的艰辛与不易。近日,记者致电原峨边彝族自治县委副书记朱荃,想了解更多关于科考队员与黑竹沟的故事。

1994年春,朱荃从四川省地震局下派峨边任县委副书记。

此后的几年时间里,朱荃先后在黑竹沟组织开展了22次科学探险和科学考察等活动,邀请600多名专家、学者、记者、摄影师和领导干部到峨边参与考察。形成了系列考察成果,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和影展公诸于世,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客观地促成了小凉山森林保护区和黑竹沟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同时,在黑竹沟的地质、地貌、水系、矿产、动植物等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学成果。1998年四川省以峨边为样板开启了“天保工程”,比国家出台退耕还林政策整整早了两年。科考过程中是否有印象最深的经历?朱荃表示每一次都是惊喜和惊险并存。

1994年11月的一次考察返回途中,朱荃一行从海拔3600米的鬼推磨下到2000多米的古基河,在河边扎营过夜。傍晚时分,远处马鞍山方向传来隆隆雷声,不时夹杂有闪电,此时大家已经异常疲惫,但他毅然决定撤掉帐篷,渡河上山,把营地抬升了十几米。夜晚,沉睡中被巨大的洪水声惊醒,晨起一看,昨晚河边的营地早已经被洪水冲刷得“片甲不留”。

1995年,朱荃带队进黑竹沟寻找咸泉,在牛批依洛露营,因在森林里急行军后引起失温,疲惫地趴在背包上“睡着了”,随行人员把他架到火堆旁脱掉衣裤烤火,缓了好一会儿才苏醒过来。

2023年来,受成都理工大学、峨边彝族自治县、四川考古研究院等单位邀请,朱荃又参与到策划峨边古铜矿、古冶炼遗址考察项目、峨边黑竹沟深度科考项目中。

(这是今年“五一”朱荃带着家人重游黑竹沟)

2024年5月,朱荃带着家人重游黑竹沟,特地去了以往每次科考都会停留的村子——古井村。这也是当时的彝族向导阿罗瓦尔的家。

“我们家出了全村第一个中专生,第一个大专生,第一个本科生。现在村里大学毕业生多了,不少人毕业后都走出山村参加了工作。”阿罗瓦尔的儿子阿罗军长说,科考队每次去家里,最常说的就是,一定要学汉语、学文化,走出山村看世界。目前,家里已有8个孩子大学毕业或在读。

“如今,黑竹沟景区周边的古井村、依乌村、底底古村等地民宿形成了规模,不仅给村民们提供了务工的机会,也给民宿带来客源。”朱荃十分欣慰地表示,未来还应加大对黑竹沟的考察研究,促进古树名木、珍稀动植物的保护,探索旅游新路径,提升景区游客接待量,更好地促进群众增收致富。

征集规则:

1、老照片可以是工作照、生活照、游客打卡照,可以在田间地头、老学校、老厂区......只要照片中有本人入镜,有独特回忆即可;2、若本人在峨边,提供老照片的同时,可重回老照片现场拍照,并将新老照片同时发到指定邮箱;若本人不在峨边,可提供本人最新照片,小编助力“重游”峨边;3、参与者在上传照片的同时,提供姓名、联系方式等信息,以便主办方与您取得联系。

投稿方式:1.参与活动的观众需将照片打包,上传至峨边彝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官方邮箱ebdsxw@163.com2.请附上内容介绍,内容介绍包括照片拍摄时间、地点、拍摄场景,并简要介绍你与峨边的“独家记忆”,留下联系方式。

参与奖励:1.所有参与者都可获得峨边彝族自治县县庆纪念文创品;2.参与者还有机会获得峨边彝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庆祝展演大会入场券。

(供稿:峨边彝族自治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