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 在金口河,有这样一位以笔为剑、以文铸魂的“笔杆子”——沈石洪。作为金口河区委办公室副主任、区委政研室主任的他,用一篇篇高质量的文稿,搭建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书写了忠诚与奉献的壮丽篇章。
“材料虽小,却能承载千钧之重。”这是沈石洪常挂在嘴边的话。“材料工作不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思想的火花、决策的依据。”沈石洪将自己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融入到每一篇文稿之中,用精准的语言、严密的逻辑,展现着金口河区的发展脉络和辉煌成就。
![]() |
万丈高楼平地起。自参加工作以来,沈石洪始终将学习作为提升自我、服务人民的重要途径。他通过“学习强国”“人民日报”等平台,不断汲取理论营养,提升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他不仅自己学,还带动身边的同事一起学,通过建立“一带一”“一带多”的帮带机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党办干部,为金口河区党办系统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沈石洪的人生字典里,没有“退缩”二字。区委办公室工作繁重而复杂,但沈石洪从不言苦、不言累,他加班加点、任劳任怨。“加班是家常便饭!”沈石洪常常以这样一句轻松幽默的话语,化解着亲朋好友对他辛勤付出的心疼与担忧。“每当夜幕降临,万籁俱寂之时,正是材料人文思泉涌、笔走龙蛇之际。”在他看来,夜晚的宁静与孤独,正是材料人最宝贵的时光。
据了解,沈石洪先后参与起草区委历次全会报告、决定等重要文稿200余篇,向市委办公室报送金口河特色亮点信息300余篇,撰写的《胜利村通过实施易地搬迁成功实现从“悬崖村”到“幸福村”的华丽蜕变》《深挖铁道兵历史“红色富矿”推动学史崇德再提升》等多篇文稿登上中央办公厅、省委办公厅刊物,《金口河区“三个围绕”推进林权制度改革》《金口河区着力根治“垃圾围村”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等信息文稿得到市、区主要领导肯定。
作为区委政研室主任,沈石洪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他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将第一手资料转化为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和决策建议。他的调研报告数据详实、分析透彻,每一个字都如同锋利的剑刃,精准地剖析问题,直指核心。他擅长将复杂的政策理论转化为深入浅出的文字,让人读来豁然开朗。“好笔头就是要下田间地头!”沈石洪坚持每年对全区26个村(包含1个涉农社区)187个村民小组开展一轮遍访,深入村组一线,详细了解耕地保护、粮食稳产、生猪养殖、群众生产生活等有关情况,用心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积极解决群众难题,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为开展工作、出台政策、解决问题寻求“源头活水”。
他撰写了《生命至上 警钟长鸣》《关于特色产业发展的思考》等调研文章,起草了《关于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金口河高质量发展的决定》等重要文件,提出的“1168”发展思路、“234”特色产业体系等20余条建议被转化为区委决策,充分发挥了参谋助手、以文辅政的作用。
在沈石洪的笔下,金口河的山川河流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它们不仅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更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翩翩起舞,引领着这片土地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金口河的政策文件也不再是冷冰冰的条文,而是充满温度和情感的指南,与人民群众诉说着双向的互动和共鸣。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只要心中有梦、手中有笔,就能在任何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供稿:金口河区融媒体中心 田米 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