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 “在这儿务工好啊,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挣得到钱,真是太巴适了!”8月8日,乐山市沙湾区福禄镇燕子坎村村民王茂安刚忙完自家的活,立即赶往村里的蔬菜基地采收香葱挣钱。王茂安干的是提成制,多劳多得,收获的喜悦在他的脸上绽放。
据了解,燕子坎村位于沙湾区南部,全村辖区面积5.32平方公里,一面靠河,三面靠山,地形地貌以平坝、山地为主,形成“一坝—一丘—一崖”的奇特地貌景观。自沙湾区政协开展“委员群众面对面•履职为民心连心”活动以来,燕子坎村下沉市政协委员李建忠、区政协委员叶德康积极破解全村传统发展方式,切实谋划新发展,通过产业规划、技术把关和销售破难,先后帮助村上建成蔬菜基地400亩、粮药基地300亩,并牵头引进1家旅游开发公司发展悬崖旅游,助力全村村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2000元。
![]() |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核心。近年来,沙湾区政协积极引导委员发挥自身优势,把服务乡村振兴融入履职实践中,以农业增效、农村增色、农民增收为目标,用心用情写好履职答卷,奋力赋能助力乡村振兴,涌现了一批履职尽责、纾忧解困、助力发展、促进和谐的先进典型,彰显新时代政协委员的责任担当。
燕子坎村是修建沙湾水电站时形成的移民大村。村里沿大渡河两岸是电站复垦的耕地,相对宽阔平坦,但地力贫瘠。长期以来,这些复垦土地或无人耕种,或种植品种单一,经济收益较低。下沉市政协委员李建忠多方走访了解情况后,积极联系市农科院专家到村调研,专门为提高地力提供生物肥田方案,鼓励群众改坝为田精耕细作。为提高土地集中利用效率,他会同村委会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表决土地流转事宜,并亲自上门做群众思想工作,先后流转土地400余亩,集中推广规模化种植。同时,李建忠还利用人脉资源联系种植大户到村考察,争取将低改田以高质田价格进行流转,让群众从土地流转中得到了实惠。同时,与种植大户进行协商,促成基地长期聘用当地30多名流转土地的村民,助力务工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增加6000余元。
![]() |
燕子坎村有着较大面积的丘陵地带,长年杂草丛生,无人耕种。下沉区政协委员叶德康了解到情况后,积极向镇上和区农业农村局汇报,努力为燕子坎村争取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经过多次沟通,最终争取到了100亩改造指标。为推进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顺利实施,叶德康会同村两委召开党员代表大会和村民代表大会,鼓励党员带头干,将荒地全部改造为高标准农田,再以600元/亩的价格流转给种植大户,连片种植芦笋和板蓝根药材。土地流转加务工收入,为当地村民带来年人均1000元的收入。
![]() |
燕子坎村三面环山,石崖遍地,喀斯特地貌长期阻挡着村民的致富路。为利用燕子坎村丰富的石崖资源,让石头开出致富花,区政协委员叶德康多次深入调研,查阅相关资料,撰写了《关于在燕子坎村大力发展石崖经济的建议》提案,被区政协列为重点提案,促成当地出台《燕子坎村大溪沟旅游开发规划》。经叶德康多次协调,先后争取5批考察团到村里考察,最终引进1家户外旅游公司落地,开发悬崖攀爬旅游,力争3年内打造成为三星级旅游目的地。
“政协委员下沉活动真的好,能充分发挥政协委员智力和联系界别群众的优势,为联系镇村发展积极建言献策,拓宽产业发展的路子,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燕子坎村党总支部书记雷建中感慨地说。
发挥委员优势,让履职和专长“双向奔赴”。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上,沙湾区下沉市、区政协委员积极助力地方发展,唱响了乡村振兴大合唱。(供稿:沙湾区政协委联委 福禄镇政协联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