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 大暑时节的乐山市沙湾区踏水镇中桥村,连片渐黄沉甸甸的稻谷在微风中摇曳,如棋局般镶嵌田间的玉米林里粗壮成熟的玉米棒子散发出阵阵清香,一派生机勃发的丰收景象。
“今年,全村共种植玉米700余亩,其中制种玉米50亩。就种植制种玉米情况看,平均每亩可收获玉米棒子1500斤,按每斤2元的订单收购价计算,亩均收入3000元,比种植普通大田玉米至少增收1500元!”面对前来中桥村玉米制种实验地调研玉米种植情况的市、区政协委员,村党总支部书记王健给大家报喜。
![]() |
中桥村是踏水现代粮油农业园区的核心区,长期以水稻、玉米为主导产业,由于当地种植模式以散户为主,且缺少先进种植技术,粮食种植产量有限。特别是玉米品种杂、产量不高、品质不优,规模不大、收益一般,难以实现增收致富。为促进种粮户增收,2023年初,中桥村“两委”切实为全村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出主意想办法,在组织村组干部及村民代表实地调研、外出考察及广泛征求意见并座谈讨论后,最终形成了“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利用坡耕地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大田玉米,通过玉米制种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的共识。
经相关方牵线搭桥,同年3月,中桥村与国内一制种公司成功“联姻”,一方面在村里全面推行玉米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另一方面试种制种玉米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为确保玉米标准化及制种种植获得成功,在玉米的选种、育苗、移栽、防病、防虫、采收等各个环节,村组干部会同制种公司技术员,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村民,确保玉米种植不走弯路。当年,村民利用坡耕地种植大田玉米和制种玉米750亩,产量较传统种植方式明显增加,获得成功。
“种植制种玉米与种植普通大田玉米有很大区别,为保证种子的纯度,制种玉米要通过人工‘去雄’来防止天然杂交,技术要求非常高。我们积极配合公司,利用制种新技术开展‘去雄’工作,让种出的种子顺利达到收购标准,坚定了种植户信心。”王健兴奋地说。
今年,村“两委”会同制种公司,在认真总结去年玉米大田标准化种植及制种种植经验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玉米品种、精准使用化肥农药,并指导种植户精细田间管理,促进玉米“量”“质”双提升。据测算,仅12户玉米制种种植户户均玉米种植收入就突破1万元。“种粮也能增收致富!”正在玉米地里劳作的村民们欣喜地说。
“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户’规范化运作模式,我们的玉米制种实现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并与制种公司签订保底收购协议,不但确保了销路,而且让群众吃下了‘定心丸’。”王健表示,中桥村将与制种公司进行深度合作,在保证大田玉米产量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制种玉米种植面积,持续延伸玉米制种产业链,以种业振兴加快催生农业新质生产力,力争为全区大田玉米生产提供更多的“中桥玉米”良种,助力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供稿:沙湾区政协农人资环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