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 近年来,马边彝族自治县结合民族地区实际,将高质量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提高居民综合素质、促进全县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助力乡村振兴,提升城市文明形象、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从上到下、多措并举积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
干部职工率先垂范
“各级党政召开各种会议时都讲普通话,各部门、单位职工会议都讲普通话,干部之间交流、职工之间交流都用普通话。”这是目前马边体制内积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一个生动缩影。
![]() |
近年来,马边结合实际,积极作为,多措并举,不断提高党政干部、单位职工普通话水平,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达到新高度。
党员干部“带头学”。全县广大党员干部争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的领路人,上到大小会议、下到工作日常,将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工作常态,将会说普通话、说好普通话作为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基本素质要求,发挥党员干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带头作用,在各种场合多看多学多说多用,在全县积极示范引领。通过党员干部带头讲普通话,吸引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并感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魅力。单位职工“普及学”。全县党政系统、企事业单位职工积极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的追随人。针对学好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制定切合实际的学习计划,以“主题党日”“党员夜学 干部心学”“彝乡夜话”“职工知识竞赛”“村干部晨会”等多种形式,以“学会”为前提,以“用好”为目标,广泛深入地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因人施策“帮带学”。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的支持人。针对各单位内部干部职工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的现实,组织县委宣传部播音、主持人及县内普通话业务骨干到各单位、乡镇点对点、面对面进行培训,重点围绕字母发音、单词拼写、日常会话等内容进行专业辅导,形成全县体制内干部职工在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方面“帮带学”的浓厚氛围。
扎实推进学前学普
自2019年8月“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试点工作在马边启动以来,马边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坚持把“学前学会普通话”作为民族地区学龄前儿童未来学习和外界沟通的语言基础,不断整合政策、资金、资源,创新思路,主动作为,有效助推小凉山彝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
党政高度重视,机制更加健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成立以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县委和县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的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提级加强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研究制定《马边彝族自治县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的工作思路,持续开展“学前学普”2.0行动,积极创建“学前学普”示范幼儿园,全面推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率先出台《马边彝族自治县“一村一幼”“学前学会普通话”质量评估标准》,从办园条件、园务管理、学普行动实施、办园效益四个方面,对“一村一幼”“学前学会普通话”质量作出了规范要求。将“学前学普”2.0工作纳入目标考核和教学质量奖励体系,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幼儿园予以表扬,对工作推进不力,效果不明显的幼儿园责任人进行追责问责,加强督促整改。将学前学普2.0行动作为实现马边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区域教育高地,建设“大小凉山教育示范中心”的重要内容和载体。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实举措”“最大成效”强力推进学前学普2.0行动,积极探索在“体制机制、标准体系、硬件提升、队伍建设、制度完善、科研提升、保教质量、成果展示”等方面为大小凉山推动“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提供可供复制、借鉴、推广的经验和有益参考。强化基层基础,保障更加有力。积极争取国家学前教育专项建设债券资金、民族教育十年行动计划资金、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和县级财政资金,加强全县各级各类幼儿园建设,不断夯实幼儿园办学基础。先后争取资金1500余万元,新建幼儿园2所,改扩建幼儿园3所,大力改善幼儿园办学条件,全面实现了乡乡中心幼儿园达到热餐供应和午休条件,部分村幼供应热餐和午休条件得到有效改善。严格按照“两教一保”标准配备乡镇中心园和“一教一保”标准配备村级幼儿园。全力保障辅导员待遇,全县所有寄宿制学校为“一村一幼”教师提供周转房286套,同时,通过增加绩效奖励等方式不断增加幼儿辅导员待遇,2022年发放30.77万元,2023年发放37.92万元。强化信息平台建设,加强与技术保障部门的沟通协调,定期对接,确保技术资源保障到位,基层信息业务落实到位。加强培训指导,主动邀请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和中国社会帮扶网相关工作人员对幼儿教师、辅导员进行集中培训、实操指导、走点指导,部分幼儿园进行模拟操作。目前,全县所有幼儿园、幼教点均已在平台建档,录入教师451人、学生8047人,教师能通过平台进行考勤打卡、为幼儿点名。强化教育科研,质量更加凸显。采取快乐体验、游戏互动等教学方式,创造丰富的教育环境,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帮助其快速学会普通话。探索推广浸润式情景教学方法,在校园里营造普通话语言环境。整合各方力量,形成“北京—绍兴—乐山—县城—村幼”五层分级、相互交错的“彝汉结对”网络。中国乡村发展志愿服务促进会组织和实施项目;北京华言公司深入马边现场指导,提供线上、线下技术支持;绍兴市越城区提供资金和物资援助,传授先进教学经验和方法;对口帮扶马边市级专家团和县级专家团全面指导课题研究、课程开发、村幼教学等。县域内,统筹学普办、各片区中心校校长、片区园长、帮扶专家、华言督导五方力量,广泛开展“园对园”“师对师”“师对幼”“幼对幼”“园对家”等结对帮扶,成功创建县级“学前学普”示范园40所,其中27所被评为市级学“学前学普”示范园,初步出现一批保教质量高、辐射引领能力强的优质幼儿园。围绕“学会普通话,养成好习惯,融入新时代”的学前学普目标,以质量为导向,进一步强化“乡镇党政领导负主责,中心校、中心幼儿园主管,教师辅导员执行,华言督导员督导 ,专家组、示范园引领推进”的基础工作运行机制,有效确保保教质量。同时,发放“学前学普”专用教材近10000余册,日历贴画6291副,更新多媒体教学材料57次,为100名幼儿进行800余人次开展对比视频拍摄;落实幼儿普通话情况测试并记录40000余人次。
“学前学普”活动实施以来,马边幼儿普通话水平优秀人数由1589人增加到3029人,优秀率提升了90.64%;较差人数由1502人减少至157人,减少了89.5%,学普成效明显,学前教育阶段保教质量显著提升。
大力引导全民参与
为共同营造和谐语言环境,构建共有精神家园,马边大力引导全民参与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为全县各项事业发展营造起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
![]() |
用活“小手拉大手”。 积极引导广大青少年利用课余时间在生活中、在社会上当好“小老师”, 以“小手牵大手”辐射家庭、社会,让每一位孩子都成为推广普通话的示范员、宣传员、以及监督员,推动学普行动向课外、向家庭、向中小学、向全社会延伸,引导和带动全民参与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赢得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赞扬,营造起良好的推普氛围,提高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率。广泛开展活动。以“文化下乡”“戏曲进乡村”“经典诵读”“经典传唱”“主题演讲”“主题宣讲”“主题征文”等多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为载体,大力引导广大群众使用文明用语、普及普通话,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日常化、生活化、群众化、社会化,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抓好群众学习。全县各村、社区针对性地摸排辖区群众,依托进村入户、个别访谈、坝坝会、组织各类文体活动等多种形式,由村组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培训指导,注重纠正发音、积累词组,同时鼓励群众走到台前,提高群众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水平,增加表达自信心。各帮扶干部与结对群众常态化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话家常增进感情、拉近距离、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频率,加大推广普及力度。优化公共服务。将公共服务窗口讲好普通话,用好文明用语,让窗口服务更有亲和力作为展示城市文明和优化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阵地,进一步提高各公共服务窗口人员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思想认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不断推进公共服务窗口语言文字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潜移默化引领群众积极融入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中。
“下一步,马边将在巩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持续加大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普及力度,大力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学习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热情,将学好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融入城市形象打造、嵌入城市未来发展,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马边落地开花。”马边相关负责人表示。(供稿:马边县委宣传部 邓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