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持续建言献策,助推农文旅融合发展见成效

2024-05-11 10:55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陈荞

四川新闻网消息 近年来,井研县政协围绕“农业兴县、工业强县”发展主线,充分调动发挥委员主体作用,通过委员讲故事梳理盘点历史人文“家底”,结合井研独特的生态文游资源和农业产业优势,积极履职献计献策,聚焦农业兴县,助推农文旅融合发展见成效。

委员履职,持续发力

政协领导牵头多次带领农业界别委员到丹棱县、沐川县去学习柑橘产业先进经验,取长补短助推井研柑橘持续向好。政协委员曾德权向我们自豪地介绍道:“眼前连绵起伏、一望无际的绿色海洋,就是我们橘乡百里产业环线的主产区,白色橘花和橙色柑橘点缀其间,与百里粮油走廊一道串起了美丽乡村画卷,‘井研柑橘’区域公用品牌已荣获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

近年,井研政协通过办理《加快推动晚熟柑橘产业提档升级,助力争创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进一步丰富研溪湿地公园文旅内涵,切实发挥其功能作用》等优秀提案,不断为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和井研城市品牌赋能。井研县创建柑橘园区为四川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在中国橘乡·古韵井研的百里产业环线上,已经建成的20处农旅精品公园,成为井研县新锐“网红”乡村旅游点。

聚焦文旅资源深度挖掘农文旅融合发展潜质。井研历史悠久,有着2000多年的采盐史、1400多年的置县史,孕育出1状元、4宰相、90进士和经学大师廖平、辛亥元勋熊克武等历史文化名人。这里是手工制盐“活化石”卓筒井的发祥地,是亚洲“第一龙”马门溪恐龙的发掘地,拥有三江宋塔、研溪湿地等历史人文景观,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井研农民画独出心裁,是生活与艺术的完美融合。为进一步发挥雷氏民居的保护传承利用发挥旅游集聚效应,今年井研县政协将《科学开展雷畅故居保护性修缮工作,助力文旅产业发展》作为专委会对口协商。走进千佛镇政协议事室里面,政协委员、党委副书记杨彬正和入站委员们正在热烈地讨论着如何利用好雷氏民居——“川西南民居建筑活化石”这块金字招牌,带动雷氏民居周围的商业蓬勃发展,进一步提升餐饮、手工等服务业的附加值。雷氏民居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细致繁复的石雕、砖雕、木雕随处可见。民居保留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是川西南地区规模宏大、布局典型、保存完整的一座民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相距雷氏民居100米的雷氏宗祠,是建造于光绪年间的宗族祠堂,占地近1000平方米,包括天井、大厅、戏台等。井研千佛古街,沿茫溪河而建,距雷氏民居500米,古街临河建筑多为吊脚楼,因势成景。

重点协商,赋能农文旅融合

今年,井研县政协将《加快推进百里粮油走廊建设,助力打造高水平“天府粮仓”的建议》作为重点办理协商提案,印发了中共井研县委办公室、井研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协井研县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2024年政协提案办理督办工作方案》《2024年井研县重点提案办理协商方案》的通知,全力助推乡村振兴。一个标识记住一座城,而水美乡村线路就是井研县的一张名片。研溪湿地占地2600多亩,水域面积达到800亩,花卉草本植物有100多种,众多野生动物来此安家落户。6.5公里的环湖步道也为户外健身爱好者提供了绝佳去处。井研还举办了帐篷音乐嘉年华活动,更是成为井研一大旅游经济增长点。这里还有研城街道的绿心、东林镇的樱花、竹园镇的李子花、宝五镇的油菜花和百里粮油走廊等,多点成面构成了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美丽画卷。2023年井研县全年粮食产量23.8万吨,生猪出栏67.2万头,水产品达5.04万吨,与拥有10000亩湖区、14个岛屿的大佛湖,共同构成了井研的“天府粮仓”乡村旅游资源。井研县在推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培育壮大农文旅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地打造乡村旅游“世外桃源”。

今年五一节假日期间井研县成功举办了首届YATY宇奥格斗时代拳王争霸赛,全县共接待游客12.5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6250万元,再次展现了井研县农文旅市场的繁荣景象。(供稿:井研县政协 黄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