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 近年来,马边彝族自治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聚焦“党建引领统揽民族团结”融合发展、“文化繁荣助推民族团结”融合发展、 “产业兴旺促进民族团结”融合发展、“生态保护增进民族团结”融合发展、“优质服务推进民族团结”融合发展、“社会治理巩固民族团结”融合发展,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全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持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档升级。
“党建引领统揽民族团结”融合发展
马边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国民教育、党员教育、干部教育和社会教育全过程,通过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 “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党员心学•干部夜学”、县级领导干部“彝乡夜话”等途径,全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让民族团结在全县各族干部群众中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的政治统领作用,马边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开展民族工作的基础,通过建强村级党组织让基层相关事务“有人管” “有人带” “有人干”,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夯实了基础。
立足马边红色资源禀赋及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果,深入探寻红色资源价值在党员党性教育中的实现路径,着力打造“马边党史学习基地”红色教育品牌,激励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感恩奋进、团结向善、开拓创新,在新征程上作出无负时代、无负人民的业绩。
“文旅繁荣助推民族团结”融合发展
近年来,马边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利用马边厚重的历史、民族文化,做实文化+旅游文章,做好重大节庆活动的同时,常态化开展文化下乡、戏曲进乡村等活动,丰富全县各族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打下坚实基础。
精心举办省、市内各种节会和赛事,马边彝族传统火把节、苗族传统“花山节”“彝歌会”等特色活动,依托优势,积极挖掘打造精品文旅项目,2023年马边全年接待游客330万人次、同比增长43.4%,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亿元、同比增长37.5%。
进一步丰富文化繁荣载体,2024年3月16日,以马边彝族自治县创建桐华班、桐华学校为背景的电影《阿莫阿依》全国公映。银幕之上,阿莫阿依因故辍学又重返学校的故事让观众深深感动;银幕之外,小凉山教育扶贫的艰辛不易和丰硕成果也刻在了大家心中,进一步增强了马边各族人民的感恩意识、凝聚力和向心力。
“产业兴旺促进民族团结”融合发展
加快推动产业发展,促进各族群众实现共同富裕,是促进各族人民大团结、携手共建美好家园的物质基础。近年来,马边把产业振兴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总钥匙,积极探索“民族团结+产业振兴”融合发展,带领全县各族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
近年来,马边努力做强茶叶、青梅、竹笋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全力推动“马边绿茶”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建成生态茶园23万亩,鲜叶产量稳定在5万吨以上,年产干毛茶1.12万吨、产值12亿元,“马边绿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26.4亿元;发展青梅面积约6万亩,处于盛产期的约8000亩,产量约5500吨,产值约2200万元,从业人员约0.8万人;全县竹林总面积达149余万亩,其中笋用竹面积100万亩,竹笋年产量1万吨,综合产值2.53亿元,从业笋农约1.8万人。
特色产业成为马边各族群众的绿色银行,很好实现了以产业促就业、以就业促增收、以增收促振兴、以振兴促团结、以团结促融合。
“生态保护增进民族团结”融合发展
近年来,马边秉承“改善生态、保护环境、服务群众、促进团结”的宗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生态保护修复深度融合,形成全面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持久动力。
生态本底持续厚植。持续打好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攻坚战,立足资源禀赋,发展“飞地经济”,推动黄磷企业转型升级,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空气质量和出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92.3%、居全市第一。深入推行林长制,有序推进省级林草碳汇项目开发试点工作。
粮食安全有力保障。坚定扛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面推行田长制,扎实推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大力实施增减挂钩、土地综合整治、生态修复等项;开展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流出恢复整改,恢复耕地,实现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净流入。强化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保障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和生猪出栏头数,推进县粮食仓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全力提升粮食收储保障能力。
“优质服务推进民族团结”融合发展
近年来,马边投入专项资金实施民生实事项目,深化“嘉里人关爱”—党建引领“我为群众办实事”专项行动,解决群众困难问题。做好“一老一小”等特殊困难群体关爱服务,持续推进“集中供养+居家救助”养老模式,马边小凉山区域养老中心综合项目主体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总体稳定向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覆盖7.61万人。用好用足“乐在浙里”等劳务协作平台,2023年组织开展各类招聘活动56场次,提供就业岗位5.8万余个,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6.89万人,新增城镇就业1000余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实现劳务经济收入13.23亿元以上。扎实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系列活动,共计慰问困难群众1302户,资金65.2万元。
“社会治理巩固民族团结”融合发展
近年来,马边以民为先,坚持共享共治。依托特殊时间节点集中宣传、党员干部进村入户、“坝坝会” “流动法庭” “彝汉双语”广播等多种形式,以通俗易懂的乡音、生动鲜活的事例,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三农”政策、法律法规、社会保障、惠农补贴等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实时讲解,根据具体县情,创新成立“彝学学会” “德古”协会辅助基层社会治理,巩固民族团结融合发展。
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深入实施农村“五清”行动、建制乡镇场镇建设管理服务能力提升行动、爱国卫生运动;积极推进垃圾分类试点,实现全县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点乡镇全覆盖。深化基层治理,推进移风易俗,在全国民族自治县中首个制定出台《马边彝族自治县移风易俗条例》。
巩固提升“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创建成果。扎实开展信访积案清零工作,化解各类信访疑难复杂案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成功排查调处各类纠纷;扎实开展“新篇”“飓风”等专项行动,社会治安持续稳定,“三小警务”经验做法被《人民公安报》刊载报道,公安社会评价连续三年位列全省前10位。(供稿:马边县民宗局 马边县委宣传部 邓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