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协作援马教师宣峰:“川越”千里育青禾 “东风”化雨润彝乡

2024-05-07 10:12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陈荞

四川新闻网消息 “近两年时间以来,宣峰老师在做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充分运用课余时间,积极深入到学校各个班级听课,同本地教师共同进行教学研究,从讨论课堂教学技艺,解读教材,到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环节设计;从教学手段应用,到落实恰当有效的教学目标,宣峰老师真的让我们本地教师受益匪浅”。这是马边彝族自治县民建小学广大教师的共同感慨。 

宣峰,绍兴市教坛新秀,越城名师,越城区秀水小学副校长,曾在2020年赴凉山彝族自治州宁南县短期支教。2022年6月,当得知越城区正在选派对口支援马边彝族自治县的教师时,他第一时间向组织提交了申请报告,荣幸成为了东西部协作第六批支教教师,同时组织还交给他另一项重要任务——担任东西部协作越城区援马专技人员工作队队长、马边彝族自治县民建小学业务副校长。

初到马边,作为一名援派教师,宣峰深知只有教育激情和教育梦想是远远不够,还必须具备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先进的教育理念以及扎实的专业技能,才能对受援地的教育水平提升起到助推作用,才能不负两年的支教岁月。在越城区东西部协作援马工作队“沉下去”“找问题”“想对策”工作思路的指引下,他不照搬越城经验,在马边民建小学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工作,为本地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注入新的活力,有效解决了本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和问题,为本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得到了学生、家长、同事和领导的一致认可。

锚定卷入式教研,赋能教师新发展

作为业务副校长,宣峰到马边民建小学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调研,为学校教育教学把脉开方。制定《马边彝族自治县民建小学班级及教师课堂教学常规调研工作方案》,调研全校54个教学班,深入了解情况。结合调研撰写了民建小学班级情况和教师教研现状两份调研报告。针对性地制定《民建小学“卷入式”教师研训方案》,依托“三定”原则(“三定”指一定时间、地点,二定主题形式,三定主讲人员),保证教研实效,形成人人畅所欲言的教研氛围,激励每一位老师主动深入进行教研思索。

马边民建小学近两年新进年轻教师非师范类毕业生居多,为帮助他们快速适应成长,宣峰制定了《民建小学青年教师“三人行”护航方案》,组织校内名优、骨干教师与新教师以年级为单位组队,安排固定时间进行业务夜学,集中通过一个月“三人行”新教师护航夜学活动,让他们站稳课堂。同时为了更好夯实梯队建设,他力抓青年教师成长,开展“青年教师发展营”活动,19名青年教师和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名优教师成为合伙人,开展合作学习。 

与此同时,他以“东西协作教育共同体”为抓手,借助引航工程,做实教育同质发展。在东西部协作越城区援马边工作队大力支持下,成立吴淼峰特级教师工作室民建工作站,定期开展线上活动;促成民建小学与树人小学教育集团结对,积极与两所教育共同体学校(绍兴市鲁迅小学教育集团、绍兴市树人小学教育集团)开展大共同体联盟、大课题组联盟、大教研组联盟等教育共同体工作,鲁小王慧琴特级教师、树小屠素凤特级教师的教研活动定期开展,两校强势学科对民建小学教研学科实现全覆盖。同时将具有发展潜力的民建年轻教师推荐到越城各个名师工作室,参与线上教研,和导师点对点交流,借助越城区名师工作坊平台,打造民建品质课堂,提升民建小学教育质量。

近两年来,民建小学的教科研工作有了质的飞跃,教师在省、市、县各级各类技能比赛中均有新突破,民建小学教科研工作在马边县域内作典型性发言。

创新教育新样态,促成课堂新融合

在马边民建小学,宣峰除了上好数学和科学课外,还负责“我爱家乡”主题课的讲授,因为没有教材,如何才能轻松愉快地讲授好这一主题课,让孩子们入脑入心?他想到了依托自己身份条件,结合越城—马边两地来上好主题课。他将越城区东西部协作援建民建小学的《从百草园三味书屋》实景、绍兴市民盟援建的闰土刺猹、鲁迅名言警句墙,融合打造成集德育、智育、劳育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教育空间,给各年级孩子们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闰土刺猹》《鲁迅的家乡》等劳动、思政课程。同时与孩子们一起开展《绍兴茴香豆》《绍兴霉干菜与彝族酸菜》《馄饨抄手一对好朋友》《黄酒≠料酒》《越王勾践与折耳根》《一个萝卜的旅行》《你好,豌豆尖》等好吃好玩好学的基于思政劳育一体化的实践课堂,让孩子们了解两地历史、人文、饮食等,在孩子们心里努力播种下走出大山看世界的种子,活动的开展在学校创建乐山市民族团结示范校中作为典型案例上报。 

2023年新学期开始,宣峰结合民建小学办学实际,以劳育为主线,以项目化学习为途径,贯穿全部课程体系的行知劳动课程变形记全面展开,通过劳动课程变革,以劳育全面带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协同发展。在推进民建小学行知劳动课程建设中,他定期组织学校与树人小学、秀水小学等越城区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开展“以劳带全”线上互动,提升两地学校劳动教育成效,为马边学校劳动课程项目化、校本化提供了优质样本。以劳动助推新时代“五育”融合行动《民建行知劳动课程》建设被学校列为2024学年重点工作。

用心用情真帮扶,提升协作新高度

“子灏哥哥,谢谢你的关心与鼓励,我一定克服困难,珍惜这么好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不辜负宣老师的关心关怀。”这是马边民建小学罗格晓花同学给越城区宣子灏同学的留言。2022年9月,初到马边的宣峰,在一次家访中了解到班内罗格晓花家中情况,他主动联系孩子家长,除在物资、资金上帮扶外,还安排上六年级的儿子宣子灏结对这位内向、坚韧的彝族女孩,让两个孩子彼此通信,通过书信、视频等方式促进共同成长。

这是近两年来,宣峰用爱心和真心架起越马两地连心桥的一个生动缩影。

近两年来,宣峰四方奔走,协调越城区各界爱心人士、组织在物资和资金上倾情帮扶民建小学。疫情期间学校师生口罩告急,宣峰协调越城区爱心人士捐赠1万只医用口罩帮助学校应急;联系鲁迅小学教育集团向民建小学捐赠图书3000多册,帮助学校建立“越马情”班级读书角和楼层读书角;协调民盟绍兴市委会向学校捐赠10万元,建设集德育、智育、劳育等融合功能的新型教育空间,目前这一空间已成为学校德育教育重要基地;联络结对学校,向民建小学资助电脑、打印机等办公用品合计价值2万余元,成立体育训练专项基金;2023年底,马边气温大幅度降低,宣峰及时协调,为学校贫困生送上200套羽绒衣;当孩子们缺少文具和体育器材时,他联系越城爱心人士,捐赠1万多元的书包和羽毛球拍。 

上述这样用心帮、真情扶的爱心善举,宣峰在马边期间做了很多很多,他急人之所急的做法,学校十分感动,学生、家长十分感激,宣峰用他的实际行动提升了东西部协作教育帮扶的新高度。

“教育,不以汉彝为界;有志,不以山海为远。结对帮扶,援马支教是一场双向奔赴,我们在互学共进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不论我今后身在何方,我始终会心念彝乡!我将一如既往关心关注民建小学和马边的教育发展,关心关注彝乡的孩子成长,用实际行动不断书写‘浙川山海情,越马一家亲’的新的暖心篇章。”这是宣峰心中的铮铮誓言。(供稿:马边县委宣传部 邓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