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消息 “我们这里过去交通闭塞,出行很不方便,山上农产品运不出去,如果突发疾病,根本来不及送医院抢救……想起都伤心!”这是马边彝族自治县民主镇雪峰村村民的感慨。
如今,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步伐迈得坚定有力!民主镇雪峰村,一条通村通组路,以“之”字形从山下一直盘旋到山顶,虽然全长仅4.8公里,却形成了壮观的“24道拐”,居住在山上海拔1000多米以上的村民,从此不再为出行发愁;山上的农产品,也不再因运不出去而“伤心”,这条路一度上了热搜,成为马边的“网红路”。
![]() |
“荞坝镇桃溪村村民周某的妻子因突发心脏瓣膜疾病住院,住院费用近33万元,医保报销后自付13万多元,负债6.5万元,家庭一度陷入绝境。”县乡村振兴局相关人员记忆犹新。
2022年12月该户纳入监测帮扶(突发严重困难户),考虑到群众的实际困难和现实需求,县乡村振兴局会同县人社局、民政局、医保局等部门,落实防止致贫返贫基金医疗救助,向该户发放30000元;针对周某要居家照顾妻子不能外出务工实际情况,开发公益性岗位1个,每月增加收入400元;落实因病单人低保,每月470元,发放医疗救助20011元;向周某的儿子推荐务工岗位,鼓励外出务工增加收入,让他们家成功渡过了难关。
这是近年来马边和马边乡村振兴人一个生动缩影。
“我们的责任是什么?作为县级层面的乡村振兴主阵地,我们的责任归根结底就是要让每一户每一名群众生活过得越来越好。”这是县乡村振兴局每一位干部职工心中的铮铮誓言。
他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锐意进取路上的“先行者”。针对民生领域、重点人群存在的短板弱项,县乡村振兴局积极整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定点帮扶、越城区东西部协作、峨眉山市对口帮扶等资源,创新推行“活水计划”,先后发起了“马边桐华扶智行动”“马边防贫扶弱公益行”“马边美好乡村建设”等公益项目,助彝乡点燃“希望的火把”。截至目前,累计众筹善款(物资)1.1亿元,实施帮扶项目194个,帮助2300名大龄低年级学生圆梦、1293名孩子参加夏令营、288名优秀学生外出研学;发放“爱心包裹”24661个、向505名残疾孩子传递关爱、帮助特困家庭156户、安装“点亮乡村”光伏路灯499盏,有效助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马边桐华扶智行动”获得中国扶贫基金会“最具影响力项目”奖。
![]() |
感恩奋进路上的“连心桥”。针对马边位置偏远、信息较为闭塞落后的区位条件,创新推广“策马扬边”,将“数字电视+互联网”与脱贫攻坚工作深度融合,依托电信IPTV电视构建“策马扬边”脱贫攻坚信息化平台,将党的扶贫政策、感恩励志脱贫故事等传递到千村万户,搭建起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连心平台”,铺就了网红路到脱贫路、高速路到振兴路、同心路到共富路的康庄大道,让群众看到“外面的样子” 马边成为全国首个实现融媒体平台全覆盖的县,做法得到国务院扶贫办和四川省委主要领导肯定。创新实施“六大激励计划”,累计为2.13万户群众发放奖励资金468.23万元,有效激发群众自力更生的“洪荒之力”,助基层激活“奋斗的因子”,青少年教育促进计划入选“大国攻坚、决胜2020”精准扶贫案例。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后,扶贫开发局变身乡村振兴局,干部职工从“扶贫者”变为了“振兴人”。面对乡村振兴这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大家整装再出发,针对脱贫基础还不牢固问题,我们创新推行定人、定岗、定责、定时、定效“五定工作法”,消除致贫返贫风险隐患516个。针对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乏力问题,紧紧抓住产业、就业两条路径,以奖代补激励群众发展产业和稳岗就业,有力促进群众增收。针对高价彩礼、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推动出台移风易俗条例,全县婚嫁聘礼金从原来的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天价下降至正常人情往来水平,让婚嫁回归正常。
![]() |
长期以来,马边乡村振兴人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坚定信念,犹如钢筋扎紧、扎稳的一根绳,勠力同心瞄着全县脱贫摘帽、接续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一往无前、笃定前行,攻下了一座座堡垒,取得了一份份成绩,马边连续七年被省委、省政府考核评估为“好”等次,2022年度被评为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县。
县乡村振兴局这次被授予四川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这项至高殊荣背后是看不见的汗水和泪水,属于这个集体,更属于这些年为马边脱贫振兴矢志奋斗的自治县委、县政府和各级各类干部,属于中央、省、市纪委机关,浙江省越城区、峨眉山市等各级各地帮扶力量,属于马边感恩奋进的23万彝汉各族人民。(供稿:马边县融媒体中心 邓忠平 杨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