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蒋兴义:化纠纷施良策,全力筑牢民族地区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

2024-02-28 11:02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陈荞

四川新闻网消息 “现在有矛盾纠纷,找蒋老师就能给我们解决好,我们都相信他!”

群众口中的蒋老师,就是先后被乐山市委组织部评为“嘉州文艺领军人才奖”、被乐山市民政局评为“乐山市婚俗改革一线优秀工作者”、 被马边彝族自治县委政法委评为“法治彝马先锋”、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的蒋兴义。

 蒋兴义,男,彝族,出生在马边彝族自治县荣丁镇后池村,对马边彝族传统习俗、规矩等有着深入研究。2013年8月起,任马边彝族自治县民间德古文化协会秘书长、马边彝族自治县民建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特邀“德古”人民调解员。作为一名人民调解员,蒋兴义深耕基层10余年,长期工作在“德古”调解、法治宣传、移风易俗工作的第一线,为民族地区纠纷化解、陋习革除、新风培树、民族团结等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民间德古的“主心骨”

“德古”,是彝族传统中对办事公道、作风民主、德高望重的人的尊称,彝族“德古”在彝族群众中调解矛盾纠纷往往会起到良好的效果。

为了更有效地化解民族地区的矛盾纠纷,筑牢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2013年,蒋兴义受马边县委政法委委托,利用自己在彝族群众中的广泛影响力和号召力,组织成立马边彝族自治县民间德古文化协会,吸纳马边彝族各地“德古”、各家族代表40余人进入协会,深入马边15个乡(镇)开展普法教育、移风易俗、人民调解等工作。

在“德古”调解工作中,蒋兴义都是行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他采用“人民调解+德古”模式,在尊重民族习俗的同时融通法理情,以“案例阐述+法理分析”为内容,利用“围圈圈”“排排坐”等形式,用“彝家话”“民间理”,充分发挥“德古”调解员宣传优势,尽最大的努力化解基层社会矛盾,起到了“调解一件,宣传一片”的巨大作用。 

2020年-2022年,以蒋兴义为“主心骨”的德古协会处理彝族外出务工人员工伤等事件21起,为农民工理赔数额达380万元。调解矛盾纠纷291件,涉及金额1824.78万元,调解成功各类重大疑难复杂纠纷26件。

调解纠纷的“解忧人”

“蒋老师,请您快点到我家来一趟吧,不然要出人命了!我是荣丁的……”冬季的一天深夜,荣丁镇光荣村一户彝族群众急切地给蒋兴义打通了电话。

蒋兴义接过电话后,想起身马上赶去,但是当时的他连床都起不来,为什么?因为他不幸遭遇车祸,被紧急送往乐山人民医院抢救,脑部缝了48针,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的院,刚出院回家!日常行走都还困难,自己都还需要家人照料。然而村上的干部还是希望他能亲自调解。

蒋兴义立即打电话问清楚了具体情况,根据多年的经验,蒋兴义知道事情关系重大,刻不容缓,立即通知双方一起连夜到自己家里来进行调解。矛盾双方在凌晨两点到达蒋兴义的家接受调解,躺在床上的蒋兴义不顾自己刚出院,身体极度虚弱,为平息事端,他用坚强的毅力从彝族传统规矩入手,结合法律法规,对双方当事人进行了耐心调解。经过一夜一天不间断的努力,这起矛盾纠纷被成功化解,双方当事人事后均对蒋兴义表示深深的谢意。 

“那次本来我就头昏眼花,需要休息,那晚调解了一个通宵,直至第二天傍晚终于调解好,有几次我感觉都快要晕过去了,可是一想到这件事情如果不解决好,会造成严重后果,我就坚持了下来!”蒋兴义对此次事件记忆深刻。

这是蒋兴义春风化雨调解矛盾纠纷的一个生动缩影。

多年来,蒋兴义参与调解成功的大小矛盾纠纷多达300余起,每一次调解,他都是在为需要和相信的人排忧解难,在他心里,这些都是他该做的,人民调解为人民,他要做彝乡群众的“解忧人!”

彝乡普法的“领头羊”

“民族地区矛盾纠纷相对较多,根本的原因在于不少群众无处学法、不知法懂法、不遵纪守法。”蒋兴义这样概括说。

为强化源头治理,蒋兴义身先士卒,依托自己在彝族群众中的广泛影响,利用抖音、快手等新媒体手段,在社交圈用彝语或彝汉双语积极开展普法工作。运用彝族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从身边小事讲起,以群众生活中容易遇到的难点和痛点问题为切入点,生动具体地进行逐一讲解,为群众答疑解惑,进行法治宣传,同时组织德古协会不定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集中普法宣讲,详细解答群众关心关注的法律法规问题。

 截至目前,蒋兴义共开展“德古”彝语普法直播70余场,解答咨询200余人次;组织德古协会利用合适机会开展特色法治宣传“坝坝会”32次,解答法律咨询460余人次。

移风易俗的“及时雨”

针对陈规陋习,蒋兴义和“德古”协会通过在大小凉山认真调研,牵头倡导马边彝族婚嫁降低婚姻聘金礼金,在原来的基础上大幅减少。蒋兴义积极调解相关矛盾纠纷,近几年来,调解彝族婚姻聘金礼金矛盾纠纷63起。 

针对彝族重葬攀比铺张浪费严重的现象,提出了“孝养礼葬”的丧葬理念,有效遏制了丧葬赶礼乱象。

民族共融的“奋斗者”

“作为人民调解员,除了化解矛盾纠纷,我们还应该利用一切机会进行法治宣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加快融入现代文明社会,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提升来化解社会矛盾。”这是蒋兴义心中不懈奋斗的目标。

蒋兴义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基层彝族群众的认知水平和法治理念,改变观念,提升素质,促进彝区乡风文明、民族团结,助推社会进步。近几年来,他一直初心如磐,为改变彝区的整体社会风貌四处奔走、从未停歇! 

这些年,蒋兴义积极组织民间“德古”开展培训,认真组织“德古”人民调解员学习各类法律法规和新时代的奋斗方向,将“德古”调解员们培养成为为党和政府、部门基层分解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纠纷、指引彝族感恩奋进的有生力量,这是他心中最欣慰的!

“作为一名人民调解员,一位彝族‘德古’,我要对得起相关部门和广大群众的信任,我要对社会负责!我要用我的恒心与毅力、用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尽一份力!只要我身体允许,我会为心中理想而不懈奋斗!”这是蒋兴义心中的誓言。(供稿:马边县委宣传部 邓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