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四川新闻网消息 “做司法工作就是做人!”这是马边彝族自治县苏坝司法所所长王家驹常挂在嘴边的话。近五年的司法工作中,他始终秉持着三颗心做人:为民服务尽心、来访接待耐心、化解矛盾用心,以务实肯干的工作作风,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口碑。2020年荣获四川省司法厅“全省司法行政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现突出先进个人”称号。2021年,荣获“全国司法所模范个人”称号。
社矫对象的“引路人”
“王所,你有时候就像’阿达’一样关心我们,教育我们。”矫正对象阿克某某告诉记者。“阿达”在彝语里是父亲的意思,是什么让50多岁的阿克某某对比自己小近20岁的王家驹有父亲的感觉?原来,阿克某某曾因赌博罪被判处管制10个月,在参与社区矫正的过程中,因肺病请假到乐山人民医院住院治疗。
![]() |
探望住院矫正对象(右)
阿克某某回忆,王家驹出现在病房时,他正躺在病床上输液,他惊讶又感动。“王所对我真是太好了!当时仁沐新高速还未开通,马边到乐山要近四个小时的车程,王所却利用休息时间,自己买慰问品来看望我,叮嘱我安心治疗,延长我的治疗假期。出院后,还给我免除了公益活动。不过在王所的影响下,我还是坚持参与了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阿克某某提起这段回忆的时候,眼眶有些泛红。
面对矫正对象,有时需要“动真情”,有时也需要“唱黑脸”。2020年11月,在审核矫正对象吉候某某提交的考核资料时,一张光着背穿着短裤帮村民修羊圈的公益活动照片引起了王家驹的注意,凭借着从事多年社区矫正工作的敏锐性,他发现这张照片在4个月前已经提交过。于是,他故意问道:“这么冷的天,穿这么少干活不冷吗?”当听到吉候某某以“干活干热了”为借口狡辩时,王家驹狠狠地训斥道:“没做就没做,不可以老实点吗?你因为赌博罪进来,现在还想再犯个诈骗罪吗?”吉候某某心虚地低下头,眼神有些躲闪。王家驹继续耐心地解释道:“参与公益活动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为了让你从心里真正感受到做好事的快乐,给身边的人留下好印象,让你以后更容易地被社会接纳。”经此以后,吉候某某在矫正过程中变得规矩了、老实了。现在,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已成为一名养猪专业户。
群众心结的“解铃人”
人们常戏称“调解工作是没钱没权跑断腿,不吃不喝磨破嘴的苦差事”。而王家驹在多年的基层调解经验中,总结出自己的三大法宝:摆事实、讲原则、说法律,为群众解决了大量难题,群众也逐渐形成了“有矛盾找王所”的观念。
![]() |
调解矛盾纠纷(左一)
2021年1月,苏坝镇叶某某和租地老板因租用的水田被乐西高速项目征用,双方就赔偿款分配发生纠纷。当得知矛盾发生地为峰溪村后,王家驹有些紧张,因为他就是峰溪村的人,一不小心就会被扣上偏袒的帽子。因此,在找到问题症结后,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王家驹组织双方到实地进行测量,经过调解,最终双方以实际测量水域面积的补偿款来平分。王家驹记得那是个下雪天,天气虽然很冷,但看到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时,他内心却感到无比的温暖。
王家驹经常和新来的同事说道:“基层司法直接和老百姓打交道,群众有诉求,有委屈,要认真听、认真办,不能抵触,更不能责骂,只有将心比心,才能换取真心;而在调解过程中,要充当好天平的作用,才能体现法律的公平正义,如果一碗水端不平,矛盾纠纷不仅解决不了,反而会被激化。”
担当作为的“领头人”
“原来尿不湿是尿得湿的。”提起2020年年初的那段抗疫回忆,王家驹笑着对记者说起这个“秘密”。
大年初二,正在家里吃团年饭的他突然接到县上通知,需要报送志愿者参与抗击疫情服务。他没有一丝犹豫,瞒着家里人在工作群里报了名。这一报名,便是持续了近四个月的时间。有一次值完夜班,王家驹轻手轻脚地走进家门,正准备换鞋。突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一只小手拉住了他的衣袖,“爸爸,你又要到哪里去?你好久没回家了,你跑哪儿去了?”大女儿稚嫩的声音里流露出满满的委屈,王家驹鼻子一酸,转过身抱了抱她。
![]() |
参与抗击疫情(右)
面对城南社区成千上万居民的工作量,难度可想而知。入户排查跑一遍不在家就跑两遍,社区排查手背敲疼了就用手掌敲门,怕独居女性害怕就在门外蹲着登记信息,不配合测体温就耐心劝导……提起这些困难,王家驹觉得比起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自己的辛苦不值一提,印象最深的便是第一次穿尿不湿,“我小时候家里穷,没有穿过尿不湿,整天岗站下来,才知道原来尿不湿是尿得湿的。”
![]() |
参与疫情排查(左)
有人曾问过王家驹:“你不怕吗?”他说:“看到新闻里每天感染和死亡的数字都在上升,肯定会怕呀,但我是党员,更应该站排头、打头阵,决不能因害怕而退缩。”
全国模范如何炼成?基层司法人王家驹在一次次调解、一场场普法和一对一矫治辅导中,交出了满意的答卷,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初心誓言。(马边融媒体中心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