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四川新闻网消息(陈磊)2020年8月17日至18日, 金口河区发生强降雨天气,各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全区因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3.38亿元,但无人员伤亡。在大灾面前,成功实现“零伤亡”目标,是金口河区委、区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及时排查风险隐患,全力以赴开展抢险救灾的有力体现。同时,在基层一线有一群“吹哨人”,他们日夜坚守、精准判断、迅速反应,在灾难来临前,第一时间吹响“避险哨”,为老百姓争取到宝贵的撤离避险时间,用自己精准及时的“哨声”,为老百姓筑起了一道值得信任的生命防护墙。
![]() |
“砰砰砰...快起来!快起来!山洪要来啦!”8月18日凌晨2时15分,金口河区共安彝族乡林丰村电闪雷鸣,大雨瓢泼,风声、雨声、山洪咆哮声夹杂在一起,似乎要吞噬掉周边的一切。一名41岁的中年男人冒着大雨,顶着不断上涨的山洪,急促的敲着每一户老百姓的家门,一遍遍声嘶力竭的呼喊,誓要将睡梦中的群众全部唤醒,安全撤离。
中年男人名叫张军,是林丰村的文书和4组、5组山洪灾害点监测员,同时也是金口河区“8.18”灾害背后的一名基层“吹哨人”。
![]() |
7日下午接连不断收到乡上关于加强防汛的通知,加之连日来的降雨,让张军心里涌起了一股不安,入夜后他丝毫不敢合眼,不时提起手电观察雨情和村里河沟的水势。18日凌晨,林丰村开始骤降大雨,他立即提高警惕,加强了监测的频率。凌晨2时12分,当他再次走出屋外观察雨情时,发现河沟水势上涨迅猛,不到半米就要漫上河岸,直觉和经验告诉自己,一场大山洪要来了。容不得多想,张军迅速电话通知组长和在村子内承建成昆复线铁路的中铁十八局相关负责人组织群众撤离,并挨家挨户敲门将距离自己近的群众唤醒。就在通知大家撤离的同时,山洪也已如脱笼猛兽般沿着河道奔腾而来,短短不到2分钟的时间里,连接4组和5组的便民桥顷刻被大水冲塌。
“4组的,快往高处跑,大水来了! ”对于身处5组的张军来说,地势更低的4组群众安危更让他担忧,由于便民桥已被来势汹汹的山洪冲毁,他电话通知完组长迅速带领群众撤离后,又举起手中的小喇叭一遍遍声嘶力竭的呼喊着对岸的群众,势要将风声、雨声、山洪咆哮声淹没过去,让大家听得见,快撤离。
“5组12户32人,不漏一人。”“4组38户167人已全部撤离,正在绕山后赶往安置点途中(电话)。”“十八局36人,全部都在。”凌晨2时40分,除4组群众由于便桥损毁只能绕道前往临时安置点外,其他群众在张军和村里年轻人的有序组织下,全部成功撤离,安全抵达安置点。而此时的村庄在山洪惊涛骇浪般的冲击下,沿河的房屋瞬间崩塌,暴雨声、房屋倒塌声、巨浪咆哮声、失去家园的哭喊声交织在一起……大家不敢想象如果撤离的通知再迟来几分钟会是怎样的后果。
到达临时安置点后,张军没有放下戒备,又迅速组织人员对安置点周边开展隐患排查,同时用他那几乎已经喊破的喉咙,提醒着大家注意安全,千万不要返回村庄,耐心等待区上和乡上的进一步救援。
“说真的,看到山洪来的时候,心里想的是完了,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大的洪水啊!但理性告诉我不能乱,必须通知所有村民撤离,而且一个都不能少。”或许是心有余悸,回忆起18日凌晨时的场景,张军眼含热泪。他说,当时的山洪来得太猛烈,而大家都还在熟睡之中,情况万分危机,心理只有一个念头,必须不顾一切把大家喊起来撤离才行,如果因为我通知迟了或不到位,发生任何意外,那真的是对不起肩上的那份责任,好在最后所有人都是安全的。
![]() |
在接受采访时,张军面容憔悴、声音沙哑,灾情发生后,他基本每天只休息两三个小时,白天忙着上报灾情险情,协助安排转移群众的起居生活,到了晚上提上手电四处巡视,排查隐患,但他没有怨言,且意志更加坚定,他说,我的职责就是为群众的生命站好岗放好哨,在危机来临前,第一时间把避险消息告诉大家。(金口河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