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四川新闻网消息(蒲晓君 文/图)随着医学的发展,大量证据表明,包括抑郁和焦虑在内的精神心理问题对人的心脏有不良影响,心理因素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因此,研究心脏疾病与心理疾病的“双心医学”的概念和多学科合作的服务模式便应运而生。
![]() |
多学科合作开启“双心医学”范式
开展多学科交流与合作
让“双心医学”服务于患者
今年5月,为了更好地提高病人的就医体验,对需要施行心脏大血管外科手术的患者提供更好地围术期心理安慰和辅导,达到患者的身心健康促使快速康复。乐山市人民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联合心身医学科、重症医学科进行多学科(MDT)联合交流沙龙,就病人术前的精神焦虑、心理恐惧等心身疾病进行了实践交流,初步筛选心理辅导方面等问题,以及术后在重症监护方面的治疗问题在进行了多方探讨。
今年7月,乐山市医学会心身医学专委会通过网上授课方式召开了“心身医学巡讲暨双心医学论坛学术会议”,来自全国25个省市的医学同道共聚一堂,共同探讨推进“双心医学”理念。市人民医院心脏外科周洋教授在“心脏大血管外科MDT团队的建设”的经验分享中,强调了共建、共享、共赢的多学科合作的原则。
本次会议是一次多学科合作的典型,涵盖了内科、外科、重症医学科、心身医学科等多个专业。而在乐山市人民医院内部,多学科合作早已展开。早在2017年3月,乐山市人民医院心身医学科和心血管内科就展开合作,成立双心小组,成功举办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双心医学新进展培训班”,并申请了双心医学相关省卫计委课题,推动双心医学理念在心脏内科发展,医院的心脏内科医生开始关注到心脏患者的心理问题和以心脏症状为表现的心理问题。
“多学科合作是未来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乐山市人民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余会平介绍说,
心身医学科与心脏外科的合作开创了双心医学服务于患者的先河,让心脏外科的医生成为了真正的“开心”医生,让心身医学科的医生成为了真正的“心灵”医生。”
开启“双心医学”新范式
把“心理抚慰”送到患者床旁
经过多次交流探讨后,乐山市人民医院心身医学科和心脏外科、心脏中心,重症医学科于今年5月合作开启了“把心理抚慰送到患者床旁”的“双心医学”范式。
“心脏不仅仅是一个器官,它的活动与人的心理精神状态密不可分。很多心血管病患者,都合并有心理问题,长期失眠,抑郁、焦虑等心身障碍会给心脏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心理问题和心脏问题就存在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关系。”据介绍,曾经一位13岁的患者因为头昏头疼,长期失眠,情绪低落,甚至发生了自残行为,到市人民医院就诊后,医生考虑其情绪障碍,经检查发现该患者心脏卵圆孔未闭,心脏外科手术治疗后,头昏头疼,情绪障碍明显缓解。
![]() |
患者接受心脏手术中
心脏手术难度大、风险高、费用多,患者术前难免会有恐惧、担心等心理。为了让患者走出悲观、焦虑的情绪,乐观、快乐地面对疾病和生活,市人民医院心身医学科把心理关怀送到患者病房,搭建起一座“心”与“身”的桥梁。“我们心身医学科医生和心理咨询师入驻到心脏中心,每天对每一位心脏病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心理支持,在ICU怼患者进行心理安慰。如果患者存在术前焦虑,我们也要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术后也要做好心理康复,出院后进行跟踪随访,确保患者在离院后仍然能得到科学的康复指导。”余会平说道。
![]() |
术前团体心理辅导
![]() |
把“心理抚慰”送到患者床旁
乐山市人民医院通过整合医疗资源,多学科通力合作,改善患者生命质量,将患者的利益最大化。目前,“把心理抚慰送到患者床边”的“双心医学”新范式受到越来越多患者和家属的欢迎。就诊市人民医院的心血管病患者大都能接受医生对他们的心理抚慰。 “双心医学”新范式不仅让患者在手术治疗技术上得到治愈,也让患者克服了忧郁恐惧等心理障碍,加快了病情的康复。
据统计,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有40%~50%的患者存在合并心理障碍,“双心”已经成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无法回避的话题。余会平主任建议,心血管疾病患者和家属要关注情绪和心理问题,重视精神心理干预,从心身两方面做好健康管理,保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调心健心,如果病人有持续焦虑、抑郁、恐惧,甚至出现幻觉等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更好地促进病人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