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团队 | 频道网群
新 闻
NEWS
乐山要闻图文头条乐山新闻
区县新闻乐山论坛政要在线
产 经
INDUSTRY
教育旅体文艺交通医卫
房产人物财经法制农林
区 县
COUNTY
市中区 五通桥 沙湾 金口河 峨眉山市
犍为 井研 夹江 沐川 峨边 马边 高新区
组建乡村振兴服务团 跑出三农发展“嘉速度”
2020-05-15 16:58 来源:四川新闻网

四川新闻网乐山5月15日讯(袁乾)乐山市市中区委组织部出台《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十条措施》,充分发挥党组织优势,有效聚合各方人才力量,组建市中区乡村振兴服务团,为农村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拓宽来源,解决乡村振兴真难题。一是领导干部变“能力”为“动力”。选派3名核心部门正科级干部担任重点镇乡村振兴“第一书记”,选派8名自然资源、农业农村、交通运输等部门正科级干部根据产业规划定向包镇,选派28名商业银行骨干到村担任“金融村官”为结对乡镇引进项目、落实资金,解决镇村振兴资源薄弱的困难。目前已为平兴镇、悦来镇等引进峨胜文旅、嘉和国资等项目方13个,达成投资意向8000万元。二是技术专家变“知识”为“效益”。强化校地合作,引进农学博士3名,水产、果蔬等农技专家12名,从区级部门选派技术人才44名,为全区六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重要基地提供定向技术支持,解决乡村振兴专业人才欠缺的问题。今年指导平兴千亩茶庄、土主乐德果业改善水肥配比,提高茶、果产量和口感,增加产品毛收入约20万元。三是乡土人才变“经验”为“推力”。吸收本轮村级建制调整离任村干部36名、民间调解能手7名进入服务团,定向支持三大产业环线、茅白路等乡村振兴重大项目推进,充分发挥其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等特长,参与项目征地拆迁、群众协调,解决项目推进缓慢的问题。目前已累计调解项目推进问题60余次,确保了荔枝湾农旅融合产业环线等项目顺利推进。

优化机制,实现精准服务高效率。一是片区化派驻管理。根据产业规划分布,将全区划为五大服务片区,将财政、水务等22个部门分管领导、业务骨干86名按需编入片区“政策指导团”,设立临时党组织,选派副县级“常青树”干部担任片区团长,按需召集人员“一村一策”“一事一议”解决乡村振兴项目各类难题。今年已解决茅桥镇污水处理管网建设、水口镇张徐坝村集体经济项目审批等问题31个。二是项目化标准运行。针对解决全区乡村振兴发展的瓶颈问题,生成村规划编制、金融村官、产业道路3个专项服务队,根据全区乡村振兴发展规划成立6个园区项目服务队,全部由县级领导任服务队长,制定“一项目一方案”,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全程化跟踪管理。今年已启动首批15个村“多规合一”村规划编制,落实低息助农贷款7000万元。三是订单化专业服务。实行“镇村吹哨、服务团报道”,引进四川农业大学12名专家作为“远程专家”提供智力服务,与本地人员合作,采用“线上会上+线下指导”相结合方式第一时间提供专业解决方案,变基层“到处求人”为“服务上门”。今年为农户在茶叶、柑橘、生猪等产业进行“把脉问诊”。累计开展技术服务821次。

健全考核,激发干事创业新活力。一是纳入目标考核。将服务团成员个人和单位纳入年终目标考核,由镇(街)、村(社)、企业(园区)等三方匿名打分、量化考核,将考核结果与干部年终绩效、评优选先挂钩。二是提升正向激励。将服务团工作纳入一线识别考察干部内容,选派“常青树”干部定期走访各镇(街道)、项目村、园区等,了解服务团成员工作情况,将“表现优异、实绩突出”的乡村振兴服务团成员纳入“壮苗计划”“递进培养”、村干部“蓄水池”工程等各层次干部培养工程。三是严格负面清单。出台乡村振兴服务团工作负面清单,实行“黄卡提醒、橙卡约谈、红卡问责”三色卡制度,对发现问题跟踪督查并及时约谈整改,整治工作和服务过程中“三不为”等问题。严格落实“一问题一通报”警示教育机制,已集体约谈履职不到位的派出单位负责人6人。(市中区委组织部)

编辑:李薪